贝斯特bst2222: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登
2017年11月20日05: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了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10月31日,军事科贝斯特bst2222和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宣部、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贝斯特bst2222、北京大学、国防大学、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空军指挥贝斯特bst2222的专家学者150多人与会。大家围绕党的十九大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研讨交流。现摘要刊发部分与会者的发言。
——编 者
引领新时代强军事业的科学指南
军事科贝斯特bst2222政治委员 方 向
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并把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我们党军事指导理论又一次与时俱进。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回答了强军兴军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引领新时代强军事业的科学指南。
标定新时代强军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军队领导干部会议上强调国防和军的队建设进入新时代,准确揭示了强军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判断基于强军兴军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反映我国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了基本依据。
贯注新时代强军之魂。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纳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将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等内容写入党章。这就把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纳入治国理政全局,上升为党的基本方略,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军事制度更加成熟。
规定新时代强军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要求我军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强军使命反映党的历史使命对军队的政治规定性,承载着党、国家和民族的重托。
确立新时代强军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这揭示了强军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标准,反映了我们党对建设强大军队的不懈追求,体现了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开拓新时代强军道路。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军事领域的具体体现。从领导力量看,强调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从目标任务看,强调政治、打仗、作风全面一流;从发展要求看,强调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从国际比较看,强调由跟跑追赶转向并跑领跑;从全局特征看,强调强国强军相统一。
立起新时代强军统揽。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调整军事斗争准备基点,加强现代战争作战指导,明确了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纲。在军队发展战略指导上强调“五个更加注重”,其中聚焦实战是发展指向,创新驱动是发展动力,体系建设是发展方法,集约高效是发展模式,军民融合是发展途径,从而明确了强军的核心理念。
明确新时代强军指向。强军的根本指向是能打胜仗。适应战争形态智能化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这是对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又一次升级。瞄准打赢未来战争,提出发展“两种作战能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等。这些重要论断着眼解决“两个差距还很大”“两个能力不够”问题,抓住了强军胜战的要害。
擘画新时代强军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阐述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强军布局,提出一系列新举措,如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等。政治建军铸牢强军之魂,改革强军塑造军队未来,科技兴军打造创新型军队引擎,依法治军锻造法治军队。这四个方面相互支撑,强军的骨干框架愈加清晰。
规划新时代强军步骤。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一战略规划使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相互衔接,将我军基本实现现代化时间提前15年,是根据新时代我军使命任务和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调整。
指明新时代强军途径。军民融合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列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强调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等。这是从发展和安全大局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
深入把握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科研部主任 韩庆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和立论基。彩枪岽┍ǜ娴囊惶踔飨。只有深刻领会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才能牢牢把握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指导意义,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确定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主要根据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要矛盾反映社会发展“需求方”和“供给方”的总体状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实现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方”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升级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供给方”则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正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三个意味着”。第一个意味着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二个意味着指社会主义由低谷到高潮,站在了焕发强大生机活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三个意味着指我国开辟了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站在了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的新的历史起点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五个是”的定位,标明了我们的目标任务。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要求我们努力使社会主义强盛起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要求我们努力使中国强大起来;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要求我们努力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我们努力使中华民族复兴起来;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要求我们努力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积极顺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贝斯特bst2222副院长 赵周贤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政治判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客观实际,为更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判断,是顺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历史大势的重大判断,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它抓住了新时代我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必然结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了人民群众需要的时代特点和演变规律,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逻辑起点,必将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广泛深刻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生产能力极大增强,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已经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从人民需要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一方面,要顺应人民需要从数量满足到品质享受的转变,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顺应人民需要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着眼于更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还要着眼于更好满足人民各方面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理论创新
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 姜 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表明,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的伟大事业,而且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最重要、最有作为的组成部分。
习近平同志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需要自觉坚持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一方面,应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特别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着眼于解决中国问题,在实践中形成中国理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民族化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应树立时代眼光和世界眼光,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世界化而不懈努力。要以世界各国各地区马克思主义发展为重要参照,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维度和国际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在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大背景、大视野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又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发展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将中国发展和世界各国发展有机结合,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把握历史大势,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向人类社会提供丰盈鲜活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以中国发展理念与实践引领和塑造人类社会发展新未来。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对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高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深刻领会新时代的新思想
空军指挥贝斯特bst2222政治工作系教授 苗润奇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着眼解决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面临的矛盾问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紧紧抓住党的十九大报告精辟概括的“八个明确”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
“八个明确”内涵丰富,统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总目标、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基本问题,贯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是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八个明确”思想深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创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八个明确”紧贴时代,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提出一整套极具前瞻性、时代性的大政方针,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先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十四个坚持”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涵盖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等主要内容,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政治立场、发展动力、发展导向、依靠力量、法制保障、精神力量、发展目的以及党的自身建设等重要问题,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个基本方略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体现鲜明问题导向,反映我们党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郭建宁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论断,需要自觉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离开人民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就没有中国道路,没有中国精神,更没有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自己的事业,只有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万众一心、同心同德,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嗣袷堑车闹凑之基和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天,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就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日常工作中,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谋人民之所需。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为增强发展动力、提高人民获得感进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方向指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享发展,由共建而共享、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是其核心要求。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比如,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必须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部队落地生根
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副政治委员 沈竹君
“大功三连”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授的“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模范连”、中宣部授予的“时代楷模”,其基本经验是“学系列讲话、育‘四有’新人、建‘四铁’连队”,主要做法是“学在经常、育在日常、建在平常”。运用“大功三连”经验,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部队落地生根,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吃透精髓要义。领导带头领学,按照抓党委、带机关、促部队的思路统筹推进,形成党委引领部队学、领导带着官兵学的局面。扭住重点精学,围绕历史新方位、矛盾新内涵、思想新方略等逐字逐句学习、逐段逐节领会。创新方法活学,开办系列讲座,用好“两微一端”,组织党的十九大代表、“大功三连”指导员王金龙等理论骨干到一线宣讲,组织文艺节目创演、DV短片创拍,帮助官兵深化理解。集中轮训研学,分期分批抓好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理论骨干轮训。严格制度常学,制定学习贯彻意见措施,落实理论学习制度,让官兵熟知牢记基本观点、理解掌握精神实质。
凝聚军心意志。把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根本指导和科学遵循,立起统领部队建设的“魂”和“纲”,掌握布局定向的“指南针”,找寻破解难题的“金钥匙”。联系实际找准主攻方向,把新思想转化为新思路,把新部署细化成新举措,加快推进转型建设,突破短板弱项,打造陆战精锐、主战“铁拳”。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官兵,用信仰之光指引理想之路,引导官兵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做习近平总书记的好战士。
推进强军伟业。把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扎实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突出学好习近平强军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持续推进正风肃纪,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坚持一切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牢记“军装就是战袍、岗位就是战位”,抓好备战打仗主责主业。着力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坚持从严治军、按纲抓建、科学管理,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要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使部队思想亮堂堂、训练响当当、作风硬邦邦、安全稳当当,以崭新姿态、昂扬步伐向着世界一流军队目标阔步前进。
认真总结党的理论创新路径和特点
军事科贝斯特bst2222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副院长 张明仓
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就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包括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为强国强军提供了科学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和把握党的理论创新路径与特点,对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理论自信与理论自强有机统一。在理论创新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关键是要增强理论自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鲜明特色,也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也实现了理论自强。
坚持目标创新与路径创新有机统一。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开、深化。我们党将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宏伟目标转化为清晰、具体的路线图,明确了追梦筑梦圆梦的路径。新时代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就要用中国梦的强大感召力激发理论创新活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理论支撑。
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有机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形成的,既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结晶,又有力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党要以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新实践,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有机统一,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
坚持激励创新与规范创新有机统一。理论创新既需要激励,也需要规范。加强理论创新,打造优秀创新文化,必须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有效纠治“伪创新”“假创新”。要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在弘扬创新文化中净化优化理论创新生态,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营造良好环境。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20日 20 版)